这些登记当兵的人,需要说出自己哪里人,哪里来,当兵的原因。
登记后,有三到十天时间处理自家的家事。
然后登记造册,先成为一个基层大头兵,或者一个伙夫杂兵。
做到真正的当兵吃粮是需要过程和考核的,一旦考察通过,便会计算俸饷,开始有基本收入了。
当然,更有丰富的提成收益,提成收益是相当的可观。
高风险,高回报。
最大的风险是掉脑袋,至于回报,只要一次次能活下来,有军功,伍长,什长,百夫长,千夫长,将军,大将军……甚至一字并肩王。
招募士兵看得见的是驻扎式征兵,演讲式招兵,但效果好的却是老兵带新兵,老兵把自己的部队宣传给亲朋好友,乡里邻居,广告效益更好。
至于军功,最好的方式就是杀人头,拉人头,技术活。
战场杀人头可获得白花花的银两。
拉人头更是好处多多,人脉就是资源,人脉就是钱脉,人脉也可以让自己升官加爵。
检验新兵最好的方法就是上战场,一旦上战场杀了人,便可以跟别人说自己的英雄故事,同时在心理上,会有一种优越,那就是自己己经够本,以后杀人都是赚的,即使死了,那至少不亏。
……耿炳文跟随父亲从军己经三年了,他早己经上阵杀敌,甚至可以独当一面了。
耿君用是朱元璋的爱将,当年,朱元璋离开郭子兴,离开濠州发展,带了二十西人,他是其中一个,现在更是独挡一面,驻守凤阳。
耿炳文在凤马集,主要配合华云龙将军,招兵买马,募集粮草,打探情报。
朱文正和李文忠成了跟班,回报就是可以跟着耿炳文吃军粮,还有学刀法枪法棍法。
这让他们很开心。
但也有遗憾,那就是他们还不能参军,年龄不够,李贞不让。
粮食早吃光了,李显死在了晚上,李贞帮忙处理了丧事,继续住了下来。
凤马集的日子,李贞知道了当前更多的天下大势,在徽州和江南地带,现在有郭子兴,孙德崖,彭莹玉,张士诚,方国珍,朱元璋等规模大的义军队伍,也有像邓愈,耿君用,花云,冯国用,俞通海这样驻守一城或一地的队伍。
这些队伍都隶属于红巾军系统,以韩林儿为尊,信奉白莲教,发展势力。
天下大乱,局部太平。
李贞也做了投军主意,却意志还是不坚定。
他不能随意掉脑袋,他若身死,两个孩子将无依无靠,彻底沦为乞儿。
苟活在乱世,其实也挺好。
华云龙耿炳文和他唠嗑几次,他都笑着说孩子们还小。
但他却放任朱文正李文忠跟着他们练武学艺。
耿炳文虽然是耿君用的儿子,但却没有特别的福利,吃住几乎都和大头兵们一起。
偶尔也会打打牙祭,带上朱文正李文忠和蓝玉,蓝玉是更小的孩子。
十年前的凤马集,没有战乱,是个易货场子,大小商贩们在这个场子里出卖他们的商品。
但他们需要交管理费和摊位费。
他们交易盐药糖铁等生活必需品,也交易马匹牲畜。
现在兵士驻扎,又恢复了短暂的平静,又渐渐的有人摆摊做生意。
军方也需要这样的生意,生意起来了,可以收贸易税,收实实在在的银两。
驻扎在外的这些军队,经常需要自己解决粮饷,粮饷充裕,队伍才有聚合力凝聚力和发展潜力。
你不能指望一支缺衣少粮的队伍靠打鸡血,所向披靡。
耿君用在这几年里摸索的方法不错,他们中枢的部队驻扎在凤阳县城,然后另一半的部队分散在凤阳周边地域,聚时打家劫舍,攻占官府,散时满天星,征兵收粮,扩充实力。
几年来,他的队伍有了三五千人的聚合力。
……一日这里又汇集了很多往来的难民,甚至有受伤逃难的军士。
例行检查。
“那个人有问题。”
朱文正看着正在检查的人群,喃喃自语。
他说的有问题的那个人在待要检查的倒数第三位,他瞄准了这个人。
这个人比较高,身上土衫矾裤,手臂缠布。
朱文正把想法告诉李文忠,又告诉了走过来的耿炳文。
耿炳文没有看出什么特别。
检查的两个军士也就是例行而己,简单询问。
耿君用的队伍,没有“此山是我开,此树是我栽,要想从此过,留下买路财”的霸道模式,也就是问问这些人哪里来,哪里去,最终的目的地。
但朱文正说这个高个有问题,出于好奇与感觉,他决定亲自过去,询问询问。
宁可多用时十分钟,不能让一个可疑人漏网跑掉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