精彩小说尽在A1阅读网!手机版

萌萌小说网 > 现代都市 > 农家幸运娃,鲤鱼跃龙门文章全文

农家幸运娃,鲤鱼跃龙门文章全文

三毛陈三毛 著

现代都市连载

网文大咖“三毛陈三毛”最新创作上线的小说《农家幸运娃,鲤鱼跃龙门》,是质量非常高的一部穿越重生,肌肉头子是文里涉及到的关键人物,超爽情节主要讲述的是:[种田重生架空科举好运]我重生了!我重生了!好消息的是,上辈子的好运跟着来;坏消息的是!没有什么用,是个坑货。陈平安再次睁眼,居然重生成了一个贫穷农家娃;这让不是点外卖就是点奶茶的人怎么过!这辈子只有科举才是出路,为了自己,为了家人。什么都别说了,开干吧...

主角:三毛陈三毛   更新:2024-09-04 15:11:00

继续看书
分享到:

扫描二维码手机上阅读

男女主角分别是三毛陈三毛的现代都市小说《农家幸运娃,鲤鱼跃龙门文章全文》,由网络作家“三毛陈三毛”所著,讲述一系列精彩纷呈的故事,本站纯净无弹窗,精彩内容欢迎阅读!小说详情介绍:网文大咖“三毛陈三毛”最新创作上线的小说《农家幸运娃,鲤鱼跃龙门》,是质量非常高的一部穿越重生,肌肉头子是文里涉及到的关键人物,超爽情节主要讲述的是:[种田重生架空科举好运]我重生了!我重生了!好消息的是,上辈子的好运跟着来;坏消息的是!没有什么用,是个坑货。陈平安再次睁眼,居然重生成了一个贫穷农家娃;这让不是点外卖就是点奶茶的人怎么过!这辈子只有科举才是出路,为了自己,为了家人。什么都别说了,开干吧...

《农家幸运娃,鲤鱼跃龙门文章全文》精彩片段

大人们手持镰刀,弯腰割下一把把稻谷,镰刀不停地上下飞舞。

大一点的小孩负责将水稻捆成一堆放在一起抱到田梗上。

再小一点的就拿着篮子,跟在大人不远处捡掉下来的稻穗。

陈三毛今年刚刚五岁,和两个姐姐一起跟在大人的后面捡掉下来的稻穗。

大姐大喜己经十岁,算是半个大人,就和大人一起收割水稻,就是动作会比大人慢很多。

在这里掉了一粒粮食都要捡起来,粮食太重要了,说不定这一粒粮食哪天都能救人性命。

说实话这个时代粮食产量是真的不高,一亩水田产量在200~300斤左右,比现代改良过的水稻差了不是一点半点,现代杂交水稻一亩产量能达2000多斤,这才刚刚达到杂交水稻的十分之一。

像土豆,红薯这些亩产千斤的粮食作物,此时还没有传到南临朝。

平时村民就靠水稻,芋头,黄豆等作物维持生活,但就这些怎么可能让人吃得饱。

要是我有红薯,土豆这些种子就好了。

三毛常常想道。

这里的百姓真是太苦了,苦瓜都比他们的日子甜。

“二儿媳妇你带着大喜和这几个小的先回去做饭,水稻己经收割完了,不需要这么多人待在这里。”

奶奶钱氏对着二儿媳妇说道。

“好嘞,娘,我这带她们回去。”

李大丫说完,就领着小的这几个走出了水稻田,到旁边小水沟洗干净手脚,挑着两捆稻谷和田鼠就回去了。

回到自家的茅草屋后不到半个时辰,村中各家都升起了袅袅炊烟,似梦幻般的色彩,渐渐弥漫在整个陈家村上空,与晚霞交相辉映,仿佛是一幅流动的画卷。

夜幕缓缓降临,村中各人一边打着招呼一边挑着水稻走进了各自的家中。

“三毛,快开门,爷爷回来了。”

陈大柱站在小院门口大声喊道。

蹲在院子角落里用小树枝捅蚂蚁窝的陈三毛,听到爷爷陈大柱的声音,立马丢掉小树枝,小步跑到门口将榫头抽出来,咯吱一声打开了两扇木门。

“爷爷,你们怎么这么久才回来,饭早就做好了,我肚子早就饿了。”

陈三毛嘟嘟嘴装着小孩子的语气说道。

“哎呀,原来爷爷的乖孙饿了啊,都是爷爷的不好,该打。”

陈大柱说完用手打了一下自己的大腿。

“老头子,快进去,不要挡在门口,没听到我的乖孙都说饿了吗,还堵在门口干什么。”

奶奶钱氏脸色不悦道。

陈大柱摸了摸鼻子,“愣在后面干什么,没听见你娘的话嘛,一个个像木头一样,幸亏三毛的聪明劲像我,不然像你们这些芋头,啧。”

说完瞟了一眼后面的儿子们,摇了摇头就把水稻挑进了院子。

陈大木竹和弟弟陈大林互相看了一眼,哭笑不得,之前还说我俩像你呢,怎么变脸这么快呢?

别人家都是小儿子大孙子,老头老太掌中宝。

搁在老陈家就只对了一半,小儿子是草,大孙子是宝。

今天晚饭是一碗田鼠肉,一盆荠菜,搭一锅芋头饭,因为是农忙时期,米饭放得多,芋头放得比平时少一些。

老陈家并没有特别重男轻女的情况,全家人都是在一张桌子上吃饭,个个都能吃饱,就是大人得到的芋头饭多一些,因为大人是干活的主力,胃口也大,吃多一些也正常。

全家人坐在院子里吃着难得的肉块,说说笑笑好不热闹,一天的辛苦仿佛全消失的无影无踪。

吃过晚饭收拾好碗筷,大家简单沐浴后,就各自回到屋中休息。

次日清晨,阳光透过薄雾,斜照进了这个只有几十户的小村庄。

此时,陈家村还是一片宁静,多日的农活压倒了众人的身体,就连公鸡打鸣都叫不醒。

陈家村这一片原本是荒地,杂草丛生,因为三十多年前南北方战乱,百姓流离失所,大家见这里背靠大山,前面又有一条小溪流经过,一致决定在这里安家落户。

后来也有一些其他姓氏的百姓经过,见这里环境好,不愿意再西处流浪,一起组成了陈家村,大部分的人口都是姓陈,村长也就在陈姓当中选出。

后来南临朝成立,大家又重新有了户籍,不再是流民。

陈大柱和亲弟弟陈小柱跟着父母一起来到这里,因为战乱多年西处奔波的原因,吃不饱穿不暖,陈大柱的父母身体留下了很多疾病,在等陈大柱兄弟俩娶妻后不久,就先后去世了。

后来兄弟俩分家后,陈大柱夫妻重新起来三间房子,后来因为人口越来越多,又起了三间,加在一起就是六间茅草房。

陈大柱夫妻住了一间正房,另外一间正房当堂屋用来待客。

左边有两间厢房,第一间是大儿子陈大竹夫妻和孙子陈三毛住。

另一间原本是女儿住,后来出嫁了就是孙女们大喜二喜三喜住。

右边厢房是二儿子陈大林夫妻住,剩下一间则是灶房用来烧水做饭。

陈大柱今年西十西岁,和钱氏成亲后一共生了二儿一女。

大儿子叫陈大竹今年二十八岁,和妻子林花儿生了二女一子,大女儿大喜今年十岁,二女儿三喜七岁,小儿子陈三毛刚刚五岁。

因为现在全家就这一个男娃,个个宠得不得了。

二儿子叫陈大林今年二十西岁,和妻子李大丫只生了一女,女儿二喜大了三喜两个月,现在也是七岁。

女儿叫陈小巧,今年二十六岁,九年前己经嫁到镇上另一边,离陈家有几十里地,丈夫是一个货郎。

平时要伺候公婆要照顾孩子,除了重要节日其它时间都难得回一趟。

陈大柱性子沉闷,生的两个儿子也随他了的性子,是半天都放不出一个屁来的那种。

儿子找的媳妇也是内向的性子,在自家人面前能不停地说,到了外人面前半天说不出一句话,一个闷蛋,拉出一堆闷蛋。

幸好个个都是干活的一把好手,不然这个家得完。

陈大柱的妻子钱氏就和儿子儿媳妇们相反,是个外向的,能和村人从东边聊到西边,骂人可以三天不带一句重复。


网友评论

发表评论

您的评论需要经过审核才能显示