精彩小说尽在A1阅读网!手机版

萌萌小说网 > 女频言情 > 朱允熥朱允炆退位让贤小说全文免费阅读

朱允熥朱允炆退位让贤小说全文免费阅读

朱允熥 著

女频言情连载

前世的他连一只鸡都不曾杀过,虽然经过那一夜血腥洗礼之后,他开始迅速融入这个世界,心已经硬了很多。但此际亲手下令将人打死,仍不免有些情绪波动。便不想再看对方。赵瑞见前来的两名侍卫仍有些迟疑,连忙尖着鸭公嗓子叫道:“还愣着干什么啊?没听到殿下的话吗?还不快将这贱婢拉下去打死。”玲儿抬头望向赵瑞,有点难以相信他竟然会这般说。他不是和自己一样,都是吕妃派过来监视吴王殿下的人吗?怎么不帮着求情,反而落井下石呢?可惜。没有人再告诉她答案了!侍卫闻言,已将玲儿按住,拖了下去。很快,外面便响起了劈啪劈啪的板子声,以及凄厉无比的惨叫声。声音先是极大,渐渐弱了下去,慢慢再无动静。……朱允熥将府中的所有下人全部召集。“本王不管你们是谁的人,也不管你是不是...

主角:朱允熥朱允炆   更新:2024-11-17 13:03:00

继续看书
分享到:

扫描二维码手机上阅读

男女主角分别是朱允熥朱允炆的女频言情小说《朱允熥朱允炆退位让贤小说全文免费阅读》,由网络作家“朱允熥”所著,讲述一系列精彩纷呈的故事,本站纯净无弹窗,精彩内容欢迎阅读!小说详情介绍:前世的他连一只鸡都不曾杀过,虽然经过那一夜血腥洗礼之后,他开始迅速融入这个世界,心已经硬了很多。但此际亲手下令将人打死,仍不免有些情绪波动。便不想再看对方。赵瑞见前来的两名侍卫仍有些迟疑,连忙尖着鸭公嗓子叫道:“还愣着干什么啊?没听到殿下的话吗?还不快将这贱婢拉下去打死。”玲儿抬头望向赵瑞,有点难以相信他竟然会这般说。他不是和自己一样,都是吕妃派过来监视吴王殿下的人吗?怎么不帮着求情,反而落井下石呢?可惜。没有人再告诉她答案了!侍卫闻言,已将玲儿按住,拖了下去。很快,外面便响起了劈啪劈啪的板子声,以及凄厉无比的惨叫声。声音先是极大,渐渐弱了下去,慢慢再无动静。……朱允熥将府中的所有下人全部召集。“本王不管你们是谁的人,也不管你是不是...

《朱允熥朱允炆退位让贤小说全文免费阅读》精彩片段


前世的他连一只鸡都不曾杀过,虽然经过那一夜血腥洗礼之后,他开始迅速融入这个世界,心已经硬了很多。

但此际亲手下令将人打死,仍不免有些情绪波动。

便不想再看对方。

赵瑞见前来的两名侍卫仍有些迟疑,连忙尖着鸭公嗓子叫道:“还愣着干什么啊?没听到殿下的话吗?还不快将这贱婢拉下去打死。”

玲儿抬头望向赵瑞,有点难以相信他竟然会这般说。

他不是和自己一样,都是吕妃派过来监视吴王殿下的人吗?

怎么不帮着求情,反而落井下石呢?

可惜。

没有人再告诉她答案了!

侍卫闻言,已将玲儿按住,拖了下去。

很快,外面便响起了劈啪劈啪的板子声,以及凄厉无比的惨叫声。

声音先是极大,渐渐弱了下去,慢慢再无动静。

……

朱允熥将府中的所有下人全部召集。

“本王不管你们是谁的人,也不管你是不是受人指使,即然进了本王的王府,就是本王的人。”

“本王在朝堂上做的事,说的话,想必你们也都听说过了。”

“若是本王真封了储君,有朝一日继承了大位,你们便都是潜邸旧人。”

“这其中的好处,不用本王说,你们自己也清楚。”

“若是有人里外勾结,暗中使坏,那刚才那个玲儿,便是他的下场!”

“别想着靠外面的人来救,你倘或不在本王府上当差也就罢了。”

“只要本王府上,本王想要打残打死,谁也阻拦不了。”

“都听明白了吗?”

“明白了!”所有宫女太监侍卫齐声回答。

朱允熥不再多说。

有了玲儿作榜样,相信以后至少不会再有人敢公开和他对着干。

他今天没有去宫中读书上课,打死玲儿也就算给老朱做了一个交待。

一举两得。

“殿下,奴婢有事禀报!”

人群中,有一名小太监站了出来。

“今儿一早,开国公府派人来传信了。”

“说是殿下让找那个名叫杨士奇的秀才,已经找到了。”

“当时殿下正在睡觉,玲儿姐姐……不,是那个贱婢不让唤醒殿下。”

“她还说,殿下要每日进宫陪陛下读书,听大儒讲课,回来累得连睡觉都睡不过来呢,哪有时间管外面的事。”

“让奴婢不要告诉殿下,她来处理就好了。”

朱允熥眉头轻皱。

这个玲儿,还真是胆大妄为啊!

要是不尽早处理,日后恐怕还真不知道给他闹出多少幺蛾子来。

不过,现在一切都结束了。

常升这么快就找到杨士奇了吗?

可杨士奇,此刻不应该是在江西吉安吗?

那里距离金陵,少说也有一千多里。

这个时代又没有高铁飞机,就算快马加鞭,一来一回,也得好几日甚至数十日功夫。

怎么可能这么快就找到了呢?

他心中奇怪,抬头看了看太阳。

算算时辰,下午都该过了一半。

此时再进宫去读书,便毫无必要了。

左右无事,不如去看看。

顺便亲自探望一下被自己打了屁股的常升。




“陛下也不能容他!”

姚广孝慈悲的脸上笑容满面。

“可他不知道消息也就罢了,明知消息却他作壁上观,于蓝玉等勋贵武将而言,便是背信弃义,从此也会与他恩断义绝。”

“不仅如此,陛下要动蓝玉,他却束手旁观,那他便是对陛下不忠不孝!”

“此次,他是进也不能,退也不能,不进不退,也不能!”

朱棣抚掌大笑,道:“也只有你道衍,才能想出这般妙计。”

稍许,又有些不安道:

“不过,我私自将父皇有意动蓝玉的消息透露给他,却不知父皇心里会作何想?”

姚广孝笑道:“这一点,倒也无须太过担扰。”

“其实你我皆清楚,自吴王在殿下直言索要储君之位,索要大明江山之后,陛下心中对于是否还要拿下蓝玉,恐怕有些迟疑了。”

“若真让吴王继位,那蓝玉就不该拿下,也不会拿下。”

“此时将消息放出去,正好逼着蓝玉狗急跳墙,也逼着陛下不得不早日下决断,拿下蓝玉。”

“如若不然,待陛下回心转意,立了吴王为储君,事情可就无法再挽回了。”

朱棣沉默半晌,叹道:“确实是这个道理。”

“我也是被逼无奈,才将了父皇一军。”

姚广孝摸了摸胡须,又道:“这是一举多得的法子。”

“何况,陛下当初找你商议,便是存了心让你做准备。”

“要做准备,就不可能只有你一个人知道。”

“你也必须向一些将领交待一番,才能做好准备。”

“吴王是皇室的人,告诉他,认他早做准备,也是正理,算不得违拗圣意。”

朱棣道:“话虽如此,但你我都心知肚明,自那日朝堂上的事之后,情况已经起了变化。”

“我不过是钻了父皇没有重新再说的空子罢了。”

“当断则断!”姚广孝道:“吴王绝不简单,况且若他真当储君,将来继承大位,以殿下与蓝玉等人素来的仇怨,将来殿下恐怕想要安稳过一生,也是痴心妄想。”

“如今断了吴王的前程,就算是献王受益,最终获得储君之位,结果也好很多。”

“何况蓝玉等人,又岂会坐以待毙?”

“他若临死反扑,我等再从中搅浑,未必没有将献王也一起搬倒的机会。”

“秦晋二王,在贫僧看来,皆不足为虑。”

“到那时候,殿下便未必没有再进一步的机会了!”

朱棣闻言,脸上掠过一抹笑意,道:“一切都得多谢大师帮本王谋划了!”

姚广孝笑道:“也不要高兴得太早了。”

“我的谋划虽然不差,但他会如何出招应对,犹未可知。”

朱棣道:“这条计策,就算他看穿了,也该是没有任何办法应对,倒也不用担心了。”

姚广孝撩起窗帘,望向外面漆黑如墨的街道和天空。

“贫僧也想不到,他还能有什么应对之道。”

“只是总觉得,此子恐怕没有这般容易认输!”

“或许,他会有我等都意想不到的招数!”


外头暴雨已过。

狂风不再。

天地复而安静。

大殿上,也是寂静无言。

上方的朱元璋似是陷入了沉思。

而下方的文官武将们,也皆不再作声。

抛开这首词本身的水平高低不谈。

光是那两句“惜秦皇汉武,略输文采;唐宗宋祖,稍逊风骚。一代天骄,成吉思汗,只识弯弓射大雕。”,若是旁人写出来,就该押入天牢,等待秋后问斩了。

连秦皇汉武,唐宗宋祖,乃至成吉思汗都不看眼中,这是何等狂妄?

若非帝王之尊,哪个文人敢写这样的诗词呢?

可偏偏朱允熥写了。

而且,正是在争夺储君之位的时候写的。

此诗不但应题,应景,而且还应了今日之情,刚好切中帝王气魄。

末尾一句“数风流人物,还看今朝”,更是直露心意。

我若是当了皇帝,便会凌驾于秦皇汉武唐宗宋祖之上!

这是大殿上,一众文人的理解。

他们当然想不到,这句话说的,其实是千千万万的平民百姓!

在他们看来,朱允熥这是借诗言情,在答题之际,再度向老朱讨要储君之位。

此诗一出,朱允炆刚才那首中规中矩的诗,便只能扔了。

只是,不知道,皇帝陛下该如何想呢?

众人皆悄悄望向朱元璋。

黄子澄也呆立当场。

这一刻,他竟然不敢作评价了。

要说朱允熥这首诗词不如朱允炆的,漫说大殿上的文人,就是不识字的武将大老粗,也不会服气。

但若说朱允熥写得好,那也不对。

因为此诗——过于狂妄,大逆不道!

朱允熥却丝毫也不在意。

念完诗句,他谦虚道:“诗词小道,我向来不甚在意。”

“今日不过不得已而为之。”

“至于水平高低如何,就请黄先生当着满朝文武的面,点评一二吧。”

黄子澄不回答,恭身向老朱拜道:“还请陛下圣裁!”

太监将写好的诗词呈上,老朱静静看着,半晌不语。

“唉!”

许久。

老朱轻轻叹了口气。

气势磅礴!

当真是气势磅礴啊!

作为只念过两年私塾,后来全靠自学成才的人,若说老朱与传统的文人有什么不同,那大概就是没有他们身上那种儒腐气。

比如说,老朱就很痛恨写奏折文诌诌的人。

有什么话好好说不就行了吗?

偏偏要秀文采!

故而,老朱连下圣旨,都经常用白话文。

但即使如此,仍然难以扭转文人酸腐气。

有时候,他也只能徒叹奈何。

对于诗词,老朱曾经写过“杀尽江南百万兵,腰间宝剑血犹腥!老僧不识英雄汉,只管哓哓问姓名”。

他对此诗极为得意。

自认为语言平实,也写出了自己的英雄豪迈气,远非酸腐文人能比。

但今日见了朱允熥写的诗词,才知道什么叫真正的豪迈,什么叫气吞山河!

居然还如此朗朗上口。

“此子类我!”

老朱心中闪过一个念头。

他深深的望了朱允熥一眼。

“咱累了!”

“今日便先退朝吧!”

“有什么事,明日再议!”

朱元璋挥了挥手,站起身来,转头离去。

“陛下!”

黄子澄和一众文官连忙挽留。

说好了今日要将储君之位定下来,怎么能半途而废呢?

这就退朝了?

那到底该立谁为皇太孙啊?

“陛下,储君之位……”

“改日再议!”

老朱的声音遥遥传来。

“陛下,臣参三皇孙……”

“陛下,臣也参三皇孙……”

……

“退朝!”

……

……

……

东宫。

虽然朱标已经死了几个月,但新的储君一直未立。

故而,朱标的老婆孩子们,都还住在东宫里面。

朱允熥刚回去,便看到了朱允炆正在等候着他。

“三弟!”

朱允炆拱手一拜,彬彬有礼。

“兄长昔日若有对不起三弟的地方,还望三弟多多担待。”

“你我毕竟是亲生兄弟,虽不是一母同胞,却也是共父。”

“三弟想要做皇太孙,想要为储君,我让你便是了。”

“万万不可因此触怒了皇爷爷,让他老人家生气。”

他说得极为诚恳,情真意切,态度更是谦卑至极。

“我本就不想做什么储君。”

“特别是父亲大人去后,我恨不得随他老人家去九泉之下,侍候父亲。”

“只是若果真如此,便愧对皇爷爷了。”

“为忠为孝,我不能如此行事。”

“储君之位,我不想做,可皇爷爷偏要给我,我是万般无奈啊!”

“不过,三弟请你放心。”

“我今日便会再上奏章,请求去父亲大人坟前守孝,绝不会与你争皇太孙之位。”

“咱们兄弟,可不能因此反目成仇!”

几句话说出,已是泪眼汪汪。

任谁见了他这般模样,恐怕都会感动涕零。

好一个不争不抢,一心照顾弟弟的好哥哥!

朱允熥却不为所动。

心中暗笑不已。

朱允炆心里怎么想的,他可是太清楚不过了。

但如此演技……

只能说,奥斯卡欠他一个小金人!

也对。

历史上朱允炆各方面能力皆是平平。

能博得老朱的欢心和喜爱,最终下定决心立他为皇太孙,靠的不就是这出神入化的演技吗?

老朱是何等人精?

朱允炆能瞒过老朱,让老朱相信他至纯至孝至诚,岂有演技不高明的道理?

朱允熥不揭穿他。

毕竟,他现在还在府中住着。

而这座府邸如今的主人,乃是朱允炆的亲娘吕氏。

若是撕破脸皮,对方虽然不敢真将他怎么样,但用各种办法恶心他,却还是可以的。

既然朱允炆要惺惺作态的装模作样,那就陪着呗。

“二哥说得有理!”

朱允熥道:“我与二哥争这储君之位,可不是为了一己之私。”

“咱们是兄弟,永远都是兄弟!”

“兄弟阋于墙,外御其侮。”

“打断骨头还连着筋呢。”

“争归争,但这兄弟感情却是作不得假的。”

“无论谁输谁赢,都不影响咱们的兄弟情谊。”

兄弟情谊没错,至于有多深多厚,那就只有天知道了。

“哈哈哈!”朱允炆大笑:“三弟说得好!”

“咱们兄弟,就该永远和和睦睦的。”

说话间,两人抱在一起。

兄友弟恭!

就在这时。

外面响起一个公鸭般的嗓音。

“陛下有旨,传三皇孙进宫问话。”


朱允熥怔了一下。

闹呢。

我才刚刚从皇宫离开,回到家中,转眼便又要叫去宫中问话。

老朱啊,你就不能当时直接将我留下来吗?

也免得多跑这一趟啊!

朱允熥满腹怨气。

从皇宫到东宫可不近。

这个时代的交通,主要靠两条腿。

虽然他是坐马车来往,有轮子代替他走,他只要躺着就行。

但时间上却是不能打半分折扣。

心中想着,言语可不敢有半分慢怠。

“孙儿遵旨!”

他当即随传旨公公,一起进宫去了。

后方,朱允炆望着他离去的背影,原本的笑容慢慢凝固。

和蔼可亲的表情渐渐变化,杀气一点点浮现。

站立半晌。

他也转身离去。

先是慢步,后来逐渐加快,很快就消失不见了。

……

走在前往皇宫的路上,朱允熥心中暗暗思索着。

老朱这次召他进宫,该是问他治国之策了吧?

却不知道如何答复是好。

身为穿越者,他当然知道正确答案。

然而。

过于先进的思想,往往也意味着与时代的不相容。

老朱恐怕是难以接受的。

如何说服老朱,才是最关键的事情……

“陛下,三皇孙殿下到了!”

“让他进来吧!”

老朱的声音传来,朱允熥跨步走入。

眼前是一处看起来有些普通的院子。

院子里有凉亭,还有一块菜地。

此刻的老朱,正赤着肩膀,挥着锄头在挖地。

旁边站着一溜儿的宫女太监。

朱允熥的神情不禁有些微微呆滞。

想不到老朱身为九五至尊,每日批阅奏章尚且忙不过来,竟然还有闲心在宫中种菜。

“熥儿,你来得正好,咱也挖累了,你过来帮帮咱。”

老朱用挂在脖子上在毛巾擦了把脸上的汗,气喘吁吁。

朱允熥走了过去,从老朱手中接过锄头,挥舞着挖了起来。

他正当少年,精力充沛。

此际挖起来,也不惜体力,却是比老朱刚才挖地的速度,要快上不少。

“咱老了,体力大不如从前啊!熥儿,你可比咱挖得快多了。”

“皇爷爷身体棒着呢。”

朱允熥一边挖地,一边说道:“百司各有其职,百工各行其道。”

“皇爷爷是天子,要治理天下,这挖地的事,就不必亲力亲为了吧。”

“你懂什么?”老朱摇了摇头。

“纸上得来终觉浅,绝知此事要躬行。”

“劝课农桑,乃是国之大事。”

“身为天子,要体验民间疾苦,就该身体力行。”

“若不亲手挖地种地,又怎知百姓生活?”

朱允熥笑道:“皇爷爷说得有道理。”

这块地面积并不大,不多时,他便全部都挖了一遍。

“来,喝杯茶,坐下来好生歇歇。”

老朱亲自给他端过茶来,还用毛巾帮他擦汗。

“谢皇爷爷!”

朱允熥忙道。

他也是真的累了,喝了几口茶,便斜躺在凉亭边上的靠椅上,大口喘气。

“熥儿,挖地的感觉怎么样?”

老朱笑呵呵问道。

“累!”

朱允熥一个字答复。

老朱又道:“你觉得,将这块地给你种菜,你能比老农更好吗?”

朱允熥摇了摇头,道:“不能!”

他补充道:“老农种了一辈子的地,我没有经验,第一次种菜。肯定比不上老农的。”

“那就对了嘛!”

老朱笑问道:“那你为什么觉得,自己从来没有治理过天下,没有接触过朝政,却认为自己能做好呢?”

朱允熥顿时愣在了那里。

老朱并不看他,而是望向天边的夕阳,说话慢条斯理。

“种一块地,你尚且知道,自己没有种过,便必定种得不如老农好。”

“这治理天下,你从来没有做过,却敢大言不惭,笃定自己一定能肩负起千钧重担。”

“你是不是觉得,这治理天下,比老农种地还要容易啊?”

“若果真如此的话,那朝廷何必开科举士,挑选精英之才呢?”

“随便抓几个人来做官,不就行了吗?”

朱允熥坐直了身体,望向老朱,张了张嘴,想要说什么,却又吞了回去。

老朱转头望向他,笑道:“你见咱召你入宫,一定以为咱会问你治国之策吧,考较你若当了天子,继承了大位,该如何治理天下?”

朱允熥脸色微微发红。

这确实是他心中想的。

今日当着满朝文武大臣的面,索要皇太孙之位,老朱虽然没有答应,却也没有斥责。

某种程度上,这已经算得上是一种表态了。

此刻召自己进宫,自然应该进一步询问治国之良策。

对此,朱允熥刚才在路上,早就已经想了许多,打好了腹稿。

争取进一步说服老朱。

却不料,老朱全然不问。

“皇爷爷,没有经验,也不表示就全然不行。”

“诸葛孔明没出山之前,哪来的治国经验,不也能一言定鼎天下三分之势吗?”

朱允熥反驳道:“仅给孙儿我一次机会,那孙儿我种地定然是不如老农的。”

“但孙儿与普通的老农相比,有一个优势。”

“孙儿会不断的吸取经验和教训,改进种地的方法。”

“如此反复!”

“若让孙儿连续种上三五年地,定然能超过绝大多数的老农。”

好歹也是接受过九年义务教育,受过二十一世纪科学文化思想熏陶的人。

朱允熥对此还是很有信心的。

大学生初次种地,肯定不如经验丰富的农民。

但只要有时间,科学文化的作用就会逐渐体现,慢慢超越农民。

“哎哟,还自比诸葛孔明了。”

老朱目光如矩,看着他笑道:“那咱来考考你,你知道咱大明有多少县府?多少官员?多少人丁?多少田亩?”

“朝廷一年的赋税是多少,国库一年的支出又是多少?”

朱允熥的脸色顿时再度呆滞。

原身不是多厉害的人物,给他继承的记忆里,并没有这些知识。

而他作为一个现代穿越者,是真不知道这些啊!

朱允熥只能摇了摇头,红着脸道:“回皇爷爷的话,孙儿不知道。”

朱元璋并不生气,笑道:“咱知道,你心中必定认为自己有治国之良策,才会狂言要继承皇位,担负起大明江山社稷。但是,你的治国良策,咱不想听!”

他盯着朱允熥,表情渐渐严肃,目光更是凝聚。

“因为你从来没有接触过实务,你心中所想所念,皆只是纸上谈兵。”

“猛将必起于卒伍,宰相必发于州郡。”

“你不曾率领过一支兵马打仗,也不曾治理过一州一县。”

“你所谓的治国之良策,皆不是你幻想的空中楼阁。”

“空言无补,咱又岂能相信你的话?又如何能将这江山社稷托付于你?”


听着常升絮絮叨叨的话,朱允熥的嘴角不由得微微抽搐了一下,脸色也越发不好看起来。

这帮功臣勋贵子弟,脑子里的坑是有多大?

怪不得历史上的老朱会将皇位传给与文臣交好的朱允炆,而不是天生就必然会受到武将勋贵集团支持的朱允熥。

想来这其中,恐怕也少不了这帮勋贵子弟的“神助攻”。

不怕神一样的对手,就怕猪一样的队友啊!

朱允熥脸沉得比乌云还黑,道:“那些勋贵子弟,知道我在朝堂公然打了凉国公一记耳光的事吗?”

“知道!”

常升并没有察觉朱允熥的脸色变化,仍是笑嘻嘻地,兴奋无比,道:“我舅舅也是逾越了。”

“平日里在我面前耀武扬威也就罢了,你是皇孙,龙子龙孙,将来要继承皇位,执掌大明江山的人。”

“他怎么能这般不知轻重,不晓尊卑贵贱呢?”

“要我说啊,你这记耳光打得好,打得妙!”

“打醒了他,也打醒了咱们一众勋贵子弟。”

“咱们这些人啊,任何时候,都不能忘了基本的上下尊卑。”

“就算我是你亲舅舅,不也得给你吴王殿下行礼吗?”

“这样陛下知道了,也会高兴。”

“我对此绝没有任何意见。”

“只要能帮助你登上大位,你让我这个舅舅做啥就做啥。”

“风里来,雨里去,上刀山,下火海,绝无半句废话。”

常升拍着胸膛保证,接着语气一转。

“可怜我那苦命的姐姐死得早啊,你又是她留在世上唯一的亲骨肉,舅舅不帮你,还能帮谁呢?”

先是说得眉毛色舞,后面提到姐姐,便不免有了几分悲戚难过之色。

“不过,话说回来,不管怎么说,凉国公也是我舅舅,你的舅姥爷。”

“咱们可都是一家人。”

“打归打,骂归骂,可不能因此而生分了。”

“凉国公被你打了之后,对你也没有啥意见。”

“你封了王,他也高兴得很。”

“他手底下的义子们,以及一干勋贵子弟武将功臣要来送礼,他也没阻拦。”

“足见他对你还是十分疼爱的。”

“但他毕竟是长辈,在军中朝中素来自大惯了,被你抽了一记耳光,面子上多少有些挂不住。”

“依舅舅我的看法,你还是得亲自去凉国公府一趟,好生安抚安抚他。”

“咱们这关系,哪有什么隔夜仇呢。”

常升噼里啪啦说个不停。

朱允熥只觉得一阵阵头大。

他气极反问道:“我说你们,怎么就上赶着给我送贺礼,怎么不去给我二哥送呢?”

常升怔了,不解地摸了摸脑袋,道:“这叫哪门子话啊?”

“你二哥朱允炆虽然和你是同父兄弟,但毕竟还隔着一个娘。”

“再说了,他跟我可没什么关系。”

“他又不是我姐姐生的。”

“我唤他一句外甥,那也是面子上的事情。”

“你不一样啊,你可是我姐姐的亲生儿子。”

“谁亲谁疏,甭说是我这个舅舅,就是满朝的文武大臣,勋贵子弟,也都看得清清楚楚,明明白白。”

“我不来撑你,难道还去撑他啊?”

“世上没有这样的道理!”

朱允熥问道:“所以,你就用送贺礼的方式,来撑我啊?”

常升终于察觉了他语气中有些不满,当即笑道:“这送贺礼,也是站队啊。”

“你好好想想,你公开向陛下索要储君之位,陛下没有责罚你,反而封你为吴王,这说明什么?”

“说明陛下确实有意立你为储君。”

“眼下正是考验你的关键时刻。”

“咱们这些人,可不得站出来,为你摇旗呐喊,为你助威吗?”

“你二哥朱允炆,不也有一堆文官,去他的府上,给他祝贺去了吗?”

“咱们这些武将勋贵,可不能落在人家后头。”

“那些文官都支持他朱允炆,可咱们这些功臣勋贵,谁不支持你啊?”

常升回头伸手指了指外面,道:“今儿可不是舅舅我一个人来了,其他人都在前院等着呢,只是他们不敢擅自来这后院。”

“但大家对你的心意,可都是一样的。”

朱允熥心中一动,问道:“有很多文官去我二哥府上道贺吗?”

“很多!”常升道:“我可派人在他府门前盯着呢。”

“这满朝的文官,差不多都去了。”

“你说他有什么本事?”

“自诩文人,自幼饱读圣贤书,写首诗词,水平也远远不及你。”

“我看他就是没本事。”

“偏偏那些文官,都去拍他的马屁。”

“我还听说,陛下给你们两个挑选大儒做老师。”

“给朱允炆选了黄子澄,齐泰等人,他们都欣然答应。”

“结果,给你选人的时候,那群该死的文官,都一个个躲起来,全部给拒绝了。”

“表面上说是才疏学浅,不堪重任,或者身体有恙等等,私底下却说你公然索要储君之位,大逆不道,虽有才学,品德败坏,朽木不可雕,绝不可能当你的老师!”

“简直是岂有此理?”

“不过,你放心,一群只知道读书写字的文官有个屁用。”

“这大明江山,还不是靠我们武人,靠功臣勋贵打下来的吗?”

“有我们支持你,那可比一群酸臭腐儒有用多啦。”

朱允熥道:“那你说说,你们都有什么用呢?给我送贺礼?帮我翻新宅邸?”

常升笑道:“你可不要小看咱们这些人,咱们在大明军中,可都有数不清的兄弟好友,还有昔日的战袍。”

“咱们站在一起吼一声,整个大明江山,都能抖三抖。”

“可比他们那些从来没有领过兵打过仗的文官有用多了。”

朱允熥冷笑:“怎么,你们还想鼓动军中将士造反吗?”

常升连连摆手:“那断然是万万也不敢的。”

“但咱们可以给你壮势啊。”

“陛下看到军中这么多人公开支持你,可不就得慎重考虑,要传位给你吗?”

朱允熥咬着牙说道:“那我可真得好好谢谢你们了!”

常升大笑:“这都是小事,舅舅肯定得帮你。”

“对了,你现在已经站出来公开争夺储君之位了,可还有什么计划?有什么需要舅舅帮忙的,你尽管吩咐!”

“有!”朱允熥轻轻点头,望着常升笑道:“我想借舅舅的屁股一用!”

网友评论

发表评论

您的评论需要经过审核才能显示